

打嗝不止很尴尬?记住这些穴位
打嗝,在中医上被称为呃逆,是由于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发出短而频的声音,使人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
打嗝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进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过度紧张兴奋、突然受凉、吸入冷空气等。这些原因导致的打嗝通常无迁延性,可以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然而,打嗝也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脑炎、中暑、肺部或胸膜病变、膈肌病变、病后体虚、劳累过度、药物过敏等。面对打嗝不止的尴尬情况,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主要穴位及按摩方法
攒竹穴
位置:位于眉中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用力垂直下按两侧攒竹穴,通常会使人产生憋闷感。坚持1分钟左右,可以缓解呃逆。攒竹穴还可以用于缓解头疼、眼睑下垂、目赤肿痛等症状。
膈俞穴
位置: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按摩方法:由于该穴位位于背部,自己按摩可能较为困难,可以请他人帮忙。用双手拇指指腹或掌根按压膈俞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呃逆症状。膈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八会穴之血会,还有利气、开胸膈的作用。
内关穴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简单定位方法是:将一只手的手心向脸伸出来,将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并将无名指放在手的横纹上,内关穴就位于食指的正下方。
按摩方法:在打嗝不止时,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内关穴各50次,可以适当用点力,力度以感到按揉处有酸痛感为佳。内关穴是调理胸腹部气升降的“开关”,可以使胸腹部上逆的气向下降,达到治疗打嗝的目的。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横放在膑骨下缘,下方第四横指外缘一横指处就是足三里穴。
按摩方法:打嗝时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足三里各50次,可以适当用点力,力度以感到按揉处有酸痛感为佳。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肠胃、降气通便的作用。按揉足三里穴有降胃气的作用,因此可以缓解打嗝症状。
其他穴位
天突穴:也常用于呃逆的治疗,可以结合其他基础穴位进行按压。
中脘穴:对于胃部着凉引起的打嗝,按压中脘穴效果显著。
太冲穴、神门穴:适用于胃火上逆引起的呃逆,按压时可采用较强的刺激手法。
注意事项
按摩穴位时应保持精神放松,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不适。
孕妇、儿童以及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在按摩穴位时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由疾病引起的呃逆,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辅以穴位按摩以缓解症状。
易发呃逆者应少食生冷辛辣等食品,保持情绪安宁。
另外要注意,按摩穴位和其他缓解方法只能暂时缓解打嗝症状,如果打嗝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