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到~养生重在“四防”,3个食疗方快收好
秋分秋分、昼夜平分。秋分一到,真正是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节。气温骤降,燥邪易伤津液,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滋生一些时节疾病,此时一定要注重“四防”。
秋分要“四防”
一防:防秋凉
秋分早晚温差大,除了注意及时添加衣物,还要注意保护这几个最易受寒的身体部位。
1. 暖颈——寒凉让颈椎病“雪上加霜”
让脖子不受寒,最简单的就是戴围巾,保护好脖颈不露在外面,以免寒气入侵。
2. 暖腰——肾喜暖而恶寒
暖腰可以搓手按摩肾俞穴(俗称的“腰眼”),来疏解受凉带来的不适。
3. 暖脚——扶助正气抵御寒邪
做好足浴按摩也能有效加快血液循环,可在泡脚之后,对足部进行点压式按摩。
二防:防秋乏
在中医来看,四肢无力、神疲懒言、咽干、口干、鼻子干都是秋乏的表现。
长夏消耗太多人体气血,天气凉快后,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也就随之出现,机体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除秋乏呢?
1.要保证充足睡眠
早睡早起,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另外,适当午睡20分钟也利于化解秋乏。
2.多做伸展运动
多做伸展运动,可以加强血液循环,舒展身体、收敛心神,防止劳累疲乏。
三防:防悲秋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结。
此外,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也易使人的情绪受到消极影响,产生“悲秋”情绪。
1.约伴出游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养收之道也。”我国古代民间有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登高赏景的习俗,也是养收之一法,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
2.加强日照和光照
加强日照和光照是快乐起来的第一要领,好心情要“晒”出来。避免“夜长梦多”才能保证第二天充足的“日照时间”,因此睡前半小时应避免脑力和体力劳动,不要带着思考上床。
四防:防秋燥
气候干燥,很多人常常会有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及大便干结等燥热表现,此时要注意防燥润肺。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所以应多吃润燥食品,如梨、荸荠、柚子、银耳、甘蔗、百合等。
秋分的养生食疗方
沙参玉竹麦冬鸽子汤
材料:麦冬15克、枸杞5克、沙参15克、玉竹20克、蜜枣25克、鸽子1只。
做法:
(1)将老鸽剖洗净,去除内脏,老鸽可整只也可斩块,然后放进开水锅内焯过,洗去血水备用。
(2)蜜枣和枸杞冲洗沥干待用。玉竹、沙参、麦冬各泡20分钟后洗净备用。
(3)把所有材料倒入锅里,加1.6~2升的水。大火煮开后调最小火煮1.5~2个小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这款汤有滋阴润燥、柔嫩皮肤的功效。特别适合养生、养颜。沙参、玉竹、麦冬药性温和,男女老少皆宜。
梨子粥
材料:梨两个,粳米10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加水同煮成粥,待粥煮好后放入冰糖50克,吃梨食粥。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桑叶雪梨甘蔗水
材料:桑叶15克,甘蔗一节,雪梨一个。
方法:甘蔗去皮切段,雪梨切块,把所有材料放入水中煮15分钟,待冷却温饮。
功效:桑叶雪梨甘蔗水,味道甘甜,滋阴润肺。用于秋燥咳嗽,这种咳嗽往往咽喉一痒就咳,干咳少痰。
注意:糖尿病病人不建议饮用。如果是严重的咳嗽,建议到医疗机构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