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掉肉”的苦恼——盆腔器官脱垂
“掉肉”,通常是一件令爱美女性高兴的事。但是如果小肉肉或块状物,从阴道里面“掉出来”,这份喜悦便烟消云散了。这种“掉肉”叫作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健康的隐形威胁
盆腔器官脱垂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薄弱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
直观来讲,盆底肌肉和筋膜就是一个“吊床”,兜住了子宫、膀胱、直肠这些脏器,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妊娠、分娩等因素导致“吊床”弹性变差,或产伤等导致“吊床”有破损,原本舒服躺在那儿的脏器就“兜”不住了,纷纷往下掉,盆腔脏器发生错位或脱垂,就导致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高发人群为老年女性和产后女性,主要有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阴道穹隆膨出和肠疝等几种脱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盆腔器官脱垂的原因
1.妊娠、分娩:妊娠和分娩损伤是盆腔脏器脱垂最主要的原因。分娩次数越多,盆腔器官脱垂几率也会相应增大。
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韧带组织支持力下降,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最为常见。
3.腹压增高:如腹型肥胖、长期便秘、慢性咳嗽、腹腔积液等。
盆腔器官脱垂的表现
轻症患者一般无症状;重度脱垂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诸多症状——
◆ 韧带筋膜有牵拉,盆腔充血,患者自觉阴道口有脱出物,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明显,卧床休息则症状减轻。
◆ 阴道松弛、性交不适。
◆ 阴道前壁膨出常伴有尿频、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加,部分患者可发生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后壁膨出常表现为便秘、排便困难。
◆ 外阴肿物脱出后,轻者经卧床休息能自行回纳,重者则不能还纳。
◆ 暴露在外的宫颈和阴道黏膜长期与衣裤摩擦,可致宫颈和阴道壁发生溃疡而出血,如感染则有脓性分泌物。
另外,子宫脱垂不管程度多重一般不影响月经,轻度子宫脱垂也不影响受孕、妊娠和分娩。
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
由于对盆腔器官脱垂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患者认为这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疾病,羞于向他人提及,也不愿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部分患者则对治疗前景感到悲观,担心手术风险高、恢复周期长,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其实,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方式多样且疗效显著。常用的有: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支持力,预防脱垂加重,避免或延缓手术干预。
适用于轻度脱垂且有症状的患者,以及希望保留生育功能、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者不愿意手术治疗的重度脱垂患者。
无自觉症状的轻度脱垂患者,建议随诊观察,也可以辅助非手术治疗。
目前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有中医药治疗、应用子宫托、盆底康复治疗和行为指导等,下面重点介绍中医药治疗。
1.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常用的药物为补气养血、升举固脱的黄芪、当归、升麻等。对于由肾虚引起的盆腔脏器脱垂,可以选用补肾填精的熟地、枸杞子、山药等;对于湿热下注导致的脱垂,可以使用清热利湿的龙胆草、车前子等。
2.中药外用
①中药熏洗或坐浴:选用具有温阳益肾、活血化瘀的中药,通过熏洗或坐浴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盆腔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脏器功能的恢复。
②中药敷贴:将中药制成敷贴剂,贴于相关穴位或盆腔部位,通过药物渗透作用,达到温阳固脱、升举脏器的效果。
3.中医非药物疗法
①针灸: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增强盆腔脏器的功能。
②推拿按摩:通过专业的推拿手法,促进盆腔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脱垂症状。
▶手术治疗
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有症状患者,最好为完成生育且无再生育愿望者。手术治疗的原则是修补缺陷组织,恢复解剖结构,适当、合理应用替代材料,特点是微创化和个体化。手术途径主要有经阴道、开腹和腹腔镜3种,必要时可以联合手术。
盆腔器官脱垂的预防
1.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的弹性和力量,提高其对盆腔脏器的支撑作用。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增加腹腔压力的行为;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避免重体力劳动等可能加重盆底组织负担的活动。
3.针对孕产妇的建议:加强孕期产褥期保健,定期做产前检查,孕期注意劳动保护,尤其怀孕晚期应适当休息,不要参加过重体力劳动。在分娩过程中,积极与医生沟通,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减少盆底损伤。产后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做产后体操,做腹肌和提肛肌收缩锻炼;早下床活动,但不宜做过多过重的体力劳动,也应避免久站、久坐、久蹲。